中银证券啤酒行业22年报及23Q1综述:场景修复下需求上行 Q2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啤酒行业2022年结构性升级趋势延续,费用控制良好带动盈利水平提升。1Q23场景修复带动销量高增,吨价提升幅度低于往年。展望未来,预计低基数+旺季催化下,行业2季度有望延续高景气度。个股方面,青岛啤酒盈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重庆啤酒估值性价比凸显。推荐青岛啤酒(600600.SH), 建议关注重庆啤酒(600132.SH)。
▍中银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2022年结构性升级趋势延续,费用控制良好带动盈利水平提升。
【资料图】
1)营收端:2022年五家主要啤酒公司营收总计1411亿元,同比+5.9%,其中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营收分别为452/364/322/140/132亿元,同比分别-4.8%/+5.9%/+6.6%/+7.0%/ +10.4%。拆分为量价,五家主要啤酒公司销量合计小幅上升1.3%至3464万千升。虽然疫情反复导致22年部分月份的啤酒销量受损严重,但在旺季炎热天气对销量的拉动下,啤酒企业全年销量依然呈现正增长态势。
其中燕京啤酒/重庆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销量分别同比+4.1%/+2.4% /+1.8%/+0.7%/+0.4%,销量CR5为93.8%(百威使用亚太西部销量数据计算),同比+0.9pct。价上,受益于结构性升级趋势的延续,五家主要啤酒公司平均吨价同比上升4.6%至4072元,其中燕京啤酒/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百威亚太酒吨价分别同比+6.0%/+5.5%/+4.8%/ +4.5%/+3.3%。
2)费用投放上:啤酒板块2022年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0.5/-0.8pct,在降本增效目标与疫情的影响下,啤酒企业2022年的费用投放情况较为克制,费用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3)盈利水平上:由于采购周期内大麦、包材等原材料价格显著上行,啤酒板块2022年的毛利率同比下降0.4pct至40.0%。但受益于费用率的下降,啤酒板块的销售净利率依然逆势提升了0.5pct至11.4%。
1Q23场景修复带动销量高增,吨价提升幅度低于往年。
1)营收端:1Q23披露报表的年四家主要啤酒公司营收总计301.4亿元,同比+12.7%,其中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百威亚太营收分别同比+16.3%/+13.7%/+4.5%/+3.6%。拆分为量价,在场景修复的带动下,四家主要啤酒公司销量高增,合计上升+9.6%至636万千升,其中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销量分别同比+12.8%/+11.0% /+9.1%/+3.7%。
价上,由于消费力尚未完全恢复、即饮渠道的修复存在区域性差异,并且部分公司在一季度的提价尚未反应至报表中,导致吨价提升幅度低于往年。四家公司1Q23平均吨价同比上升2.8%至4741.1元,其中青岛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吨价分别同比+4.8%/+2.8%/+0.8%/+0.8%。
2)费用投放上:1Q23啤酒板块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0.3/-0.7pct。在降本增效目标的指引下,费用率延续了下行趋势。
3)盈利水平上:新采购周期内虽然大麦成本依然处于高位,但包材成本同比下降。受益于成本压力的放缓、产品结构的小幅升级,1Q23啤酒板块销售毛利率同比小幅提升0.1pct至39.4%。同时在费用率下行的带动下,1Q23啤酒板块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1.2pct至12.4%。
投资建议
低基数+旺季催化下,2季度行业有望延续高景气度。
量上,受疫情影响2Q22即饮渠道受损严重,2022年4-6月啤酒产量合计1034.7万吨,同比-3.3%。预计2Q23随着即饮场景的恢复,2Q23啤酒产销量仍将延续高增趋势,全年啤酒产销量有望恢复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价上,预计在当前的寡头市场格局下,主要厂商仍将保持默契,通过持续的结构性升级提升吨价水平。并且,2-3月部分公司的淡季提价将体现在2Q23及之后的报表上。
费用端,预计在降本增效目标的指引下,行业整体费用率仍将延续下行趋势。同时由于疫情影响消散,费用的投放节奏将逐渐趋于正常。成本端,包材成本已于22年内回落,大麦成本在1Q23逐月回落,判断未来成本压力将逐步减缓,行业毛利率有望稳步上行,与费用率的下降一同带动行业净利率水平的提升。
青岛啤酒盈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重庆啤酒估值性价比凸显。
1)青岛啤酒在沿黄、山东等优势市场内规模、品牌、渠道三位一体的优势显著,产品结构有望稳步升级。优势市场外公司在沿江、沿海区域的发展策略清晰,有望通过销量提升、降本增效等方式为公司贡献利润。未来的竞争中,青啤在清晰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凭借自身品牌、渠道、规模优势的优势,获得稳健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2)重庆啤酒2022年、1Q23渠道扩张放缓,乌苏大单品销量受损。渠道扩展放缓、乌苏单品销量受损一方面是外因(疫情)所致,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企业内部BU重组、管理机制变革的影响。未来随着各利益相关方对新运营机制的熟悉,如果能够进一步理顺销售体系,乌苏销量依然存在重回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在不考虑乌苏销量增长、培育全新大单品的前提下,产品矩阵内部的结构性升级、直接提价依然可以为公司贡献一定的利润增速,公司估值性价比凸显。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材料成本波动、行业竞争格局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