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通讯!蒂螺医疗冲刺IPO,“美瞳代工”荆棘上起舞
国产的“美瞳”赛道,或将冲出首个 IPO。
日前上海蒂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蒂螺医疗”)同东方投行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备案时间为6月15日。
(相关资料图)
帝螺医疗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7 年7月3日,注册资本 万元,主要从事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彩色隐形眼镜,即美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蒂螺医疗拥有9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此之前,A 股市场尚没有“美瞳代工”企业独立 IPO,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对接资本市场。
其中典型案例,如鱼跃医疗()收购苏州六六视觉科技、江苏视准以及乐润隐形眼镜;爱博医疗()收购天眼医药;昊海生科()收购河北鑫视康(已转让相关股权)等。此外,迈得医疗()等通过设立子公司进军美瞳赛道等。
“美瞳赛道是有一定门槛的,需要具备相关的医械资质,国内相关厂商起步比较晚,所以整体来看,国产美瞳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沪上一家中型券商零售行业分析师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赛道竞技
所谓“美瞳”,即彩色软性角膜接触镜,是一种增加了色素层及色素保护膜的隐形眼镜,兼具近视矫正工具和彩妆快消品的属性,非近视人群亦可佩戴无度数美瞳。
近年来颜值经济盛行,美瞳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介绍,2015 年,天猫超市对隐形眼镜行业开放,美瞳产品打开了线上销售的限制,推动美瞳需求释放。在 2016 年至 2021 年间,美瞳行业市场规模从42 亿元增长至 282 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46%。
除了强生等传统大佬,在短视频、社交媒体、直播电商等渠道的驱动之下,国内市场也涌现了一批“美瞳”新锐品牌,如moody、可糖等,此外,完美日记、Colorkey、橘朵、稚优泉等美妆品牌也纷纷试水美瞳产品。
不过,受“生产工艺+产能+资质”等壁垒影响,目前90%的中国大陆美瞳品牌依赖中国台湾与韩国代工。
从结构来看,2017 年中国大陆向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额占比超40%,2021 年增长甚至超60%。
相对于其他美妆产品而言,美瞳直接接触眼球角膜,具备较高的生产门槛,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归属国家药监局负责严格审批和监管,而日韩、中国台湾由于发展较早,因此无论在品牌端还是代工方面均占据重要市场。
但2019 年以来,随着资本纷纷入局,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厂商也先后获批产品注册证,并提高模压和半模压的批量、自动化生产水平,逐步扩大产能,帝螺医疗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帝螺医尚未完成 IPO 辅导,财务数据也鲜少公开。
从其有限的官网数据来看,蒂螺医疗目前拥有9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日抛、月抛、半年抛、年抛等隐形眼镜全产品线产品,且其中8个为彩色隐形眼镜医疗器械注册证,1个为普通隐形眼镜医疗器械注册证。此外,蒂螺医疗还拥有7色和珠光彩片注册证。
合作客户包括了上海加亮、美目美佳、可啦啦、sweet color等多家国产美瞳新锐品牌。
据公开媒体报道,帝螺医疗的创始人金义霖本科专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曾赴韩国留学,以“瞳代”(美瞳代理)生意起家,即从韩国厂商处进货彩瞳片,转卖给C端客户。由于无法忍受厂商发货慢、拖欠货款,再加上观察到“颜值经济”兴起、美瞳产业大有可为,金义霖选择投资自建工厂。
蒂螺医疗旗下有5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分别为吉林瑞尔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苏州瑞尔康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罗迪商贸有限公司、上海蒂螺维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韩国福蔻株式会社、西安科诗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共有800余人。
报道中金义霖透露,帝螺医疗仅吉林瑞尔康的年产能就高达2亿片,苏州瑞尔康、西安科诗美和韩国VOCOL(福蔻)的年产能之和也有1亿片以上。
此外,蒂螺医疗还拟在上海建设2座新厂房。
投产后,这两座厂房的年产能预计将达到10亿片。其官网公告称:“预计扩产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销售额的飞跃发展。”
成立至今,蒂螺医疗已完成3轮融资,且都在2020-2021两年间完成,投资机构包括东方证券、蜂巧资本、君联资本等6家。最近一次融资(B 轮融资)由CPE源峰、君联资本、博行资本等机构共同投资,金额亿元。
代工乏力
与彩妆、面膜等“美颜经济”产业相似,美瞳产业也一度被市场冠以“暴利”的标签,尤其是美瞳生产商。
如中国台湾美瞳头部生产商晶硕光学(),wind 数据显示,2022 年晶硕营业收入约合人民币 亿元,净利润为 亿元,销售净利率%;2020 年至 2022 年,晶硕光学的销售毛利率均稳定在50-52%,销售净利率也分别达到了%、%、%。
精华光学 ()2022 年营收为 亿元,净利润为 亿元,销售毛利率为%,销售净利率为%。
近年来,也有部分中国大陆厂商进入美瞳代工行业,但受限于产能、良率、工艺等多方面问题,盈利能力仍有所欠缺。
以爱博医疗()收购的天眼医药为例,2021年3 月,爱博医疗宣布以4,000万元现金收购江苏天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眼医药”)股权并对其进行实缴出资。
彼时,公告披露天眼医药 2020 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万元和万元,
但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天眼医药的发展却并不乐观:2022 年,天眼医药收入仅万元,净利润更是亏损状态,为-万元。
昊海生科()更是因为对相关资产整合效果不及预期,转而又转让了相关资产。
2021年4月,昊海生科子公司以现金4,000万元认购河北鑫视康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取得其60%的股权,后者已取得4项软性隐形眼镜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但仅一年后,即2022 年 7 月,昊海生科又发布公告,自2021年4月完成对河北鑫视康的投资后,公司对河北鑫视康展开系统性的整合。公司认为河北鑫视康整合效果较难达到预期目标,为提高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布局,决定将昊海发展持有的河北鑫视康60%股权转让于河北鑫梦达。
2022 年 5 月,通过成立迈得顺进军隐形眼镜市场的迈得医疗( ),在今年 3 月的互动平台上向投资者坦言,公司隐形眼镜业务“尚未形成销售收入”。
“拿到注册证是最基本的门槛,拿完证只是指你具备了稳定了生产能力,但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一是要保证良率在优秀的水平,而要实现盈利仍比较难,因为前期设备的投入很大,扩产能也需要时间,此外还有下游订单获取上,整个软性隐形眼镜行业被中国台湾的厂商做得很“卷”。”前述分析师补充道。
技术克难
对于大量中国大陆厂商,拿到注册证的它们只拿到了美瞳市场的“入场券”,除了盈利问题之外,“攻克”更具前景的高端市场仍面临不小的阻力。
目前,中国大陆厂商的彩瞳镜片主要以水凝胶为原材料,但在国际市场上,高透氧的硅水凝胶才是软性隐形眼镜的“主流”制作材料,硅水凝胶在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65%,而水凝胶的市占率则约为22%。
据帝螺医疗官网介绍,“硅水凝胶隐形眼镜与水凝胶隐形眼镜相比,其产品透氧率和舒适度将提升10倍左右,其应用于隐形眼镜领域对隐形眼镜产品市场来说是革命性的产品升级换代。”
但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目前在国内的生产品牌极少,主要依赖进口产品,强生、库博等海外厂商几乎垄断了全球硅水凝胶市场。
“硅水凝胶有很高的生产壁垒和研发壁垒,而且即便是在中国台湾,能生产的硅水凝胶(相关产品)的厂商也不多,真正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强生、库博等国际四厂手里。”前述分析师也进一步说道。
据帝螺医疗介绍,硅水凝胶产品的研发存在两大难点:一是硅单体的合成;二是油墨与硅水凝胶材质结合的稳定性。
近年来,不少内地厂商开始在硅水凝胶领域发力,关于硅水凝胶产品的“较量”成为一些厂商“突围”的关键。
目前,爱博医疗的硅水凝胶白片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蒂螺医疗也在进行硅水凝胶彩片的研发。
2021 年11 月,蒂螺医疗官网发布消息,指出旗下苏州瑞尔康科技有限公司取得2项硅水凝胶发明专利,分别为《用于制备透氧氟硅水凝胶接触镜的组合物及一种透氧氟硅水凝胶接触镜与制备方法》和《一种有机硅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为蒂螺集团新一代彩色硅水凝胶软性亲水接触镜产品上市奠定基础,进一步丰富蒂螺的产品线。
但帝螺医疗也坦言:“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隐形眼镜产品的材质也从水凝胶产品逐步向硅水凝胶产品进行升级,目前内地虽有科研公司取得硅水凝胶注册证,但尚无厂家实现彩色硅水凝胶产品量产,因为从实验性产品到大规模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