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9个月,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再上调,人民币应声上涨
时隔9个月,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再上调,人民币应声上涨
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
这是2022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再一次调整跨境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市场分析认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旨在释放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多的外债融资潜力,鼓励外债融资并助力国际收支的平衡。本次参数上调,背景是近期对比美元走势,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监管层通过动用稳汇市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预期,避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范围之外大起大落。
(资料图片)
截至记者发稿,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7.2关口,日内涨超300点。
稳汇率动用这一工具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被视为稳汇率的政策工具之一。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我国外债规模适量、结构合理、风险总体可控的背景下,这一措施也有助于维护跨境资金合理有序双向均衡流动,维护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和双向波动,促进内外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历史看,监管层自2020年12月、2021年1月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至1,当时人民币汇率处在升值区间。而在2022年10月,监管层转为上调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至1.25,当时人民币汇率恰处在贬值区间。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在7.2附近,本次调整体现了监管层合理引导市场汇率预期的意图。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过去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次破“7”,又三次回到了“7”以内。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再次“破7”,已是2019年以来第四次。
对于接下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表示,近年来,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既不会没有定力,也不会太佛系。
在稳预期政策方面,7月初,多家境内主要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业内普遍认为,银行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策略、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后作出主动调整,一方面可以缓解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倒挂”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稳汇市政策工具箱丰富,若后续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发酵,监管层还可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新引入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调控因子、乃至加大离岸市场央票发行力度等政策工具实施调控,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跌破去年11月低点的可能性不大。
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
所谓“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中的一个计算因子,上调该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该政策属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跨境融资杠杆率:企业为2;非银金融机构为1;大部分银行为0.8。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上调至1.5,意味着在“全口径外债”的融资模式下,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外债额度提高了25%。
庞溟表示,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拓宽融资渠道,便利境内企业和机构跨境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调国内国际两个循环。
在他看来,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意味着相应放宽境外融资额度上限。从结构上说,这对境内企业和机构中净资产额较低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来说更为便利,对中高资质的发行主体和优质企业来说更为有利。
去年10月,人民银行、外汇局曾宣布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