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果品

京郊越来越多“艺术乡村”走红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6:13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王广燕

田野里的大石头被涂上金色“点石成金”,道路两旁的护坡混凝土框架变身“大地调色盘”……近日,大地艺术节亮相平谷黄松峪,数十件大地艺术作品散落在山野和村落,形成一条长达17.9公里的景观轴线,引发外界关注。从艺术积淀丰厚的昌平区下苑村,到怀柔区慕田峪长城脚下北沟村的瓦美术馆,再到如今的“新晋网红”平谷区黄松峪乡,京郊“乡村艺术热”持续升温,让艺术为乡村振兴点染亮眼色彩。


(相关资料图)

艺术家麻进的《大美》亮相“2023北京平谷黄松峪大地艺术节”,从一面看是“大”字,另一面看是“美”字,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王华祥供图

“2023北京平谷黄松峪大地艺术节”上,观众欣赏澳大利亚艺术家创作的《丝绸画系列》作品。本报记者 甘南摄

▍平谷区黄松峪

大地艺术节带来深度文旅融合体验

位于京城东北郊的黄松峪,蕴含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2023北京平谷黄松峪大地艺术节”邀请海内外30多位艺术家参展,其中15位驻地创作艺术家更是在黄松峪驻留了一个半月进行“量身定制”,让作品融入黄松峪的山水之间。

张海军的《开卷有益》将书卷与金色矿石进行结合,展现黄松峪特有的历史底蕴和矿山文化。逐页展开的书卷,似在翻阅黄松峪厚重的历史。于欣可的《滢迎》创作灵感来源于黄松峪水库的桃花水母,以缤纷的色彩表达出对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倡议。

“将大地作为画布是对当代艺术的一次激活,给予了艺术家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此次艺术节的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说,大地艺术的理念是进行在地化的艺术创作,作品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参展作品不少都是使用本地的石头、废弃资源等创作的。

展览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具有或雄浑、或细腻、或现代、或传统的风格,为乡民与游客带来深度的文旅融合休闲体验。

▍昌平区下苑村

变身集艺术民宿等于一体的新乡村

以“艺术范儿”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的,还有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从上世纪90年代,一些艺术家自发来到下苑村居住,其中不乏田世信、孙家钵等著名雕塑家,现在村子里居住着百余位艺术家,下苑村已成为有名的“画家村”。艺术家田禾跟随父亲田世信搬到下苑村居住已经有25年之久,见证了村子的巨变。艺术浸润着这片土地,渐渐与村民的生活完全交融,在丰富其精神生活与经济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下苑村,不少村民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比如布展、运输,还有做画家的模特等。”田禾说,还有出租房屋,开办民宿、餐馆等。村民王宝珠经常帮画家把画框运到美术馆,逐渐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学成了画家,还在798艺术区办过自己的展览。村民们自觉地重视村容整洁,有的在修房子的时候,还会请村里的设计师当参谋。

近几年,下苑村的新变化不少。下苑村艺术生活季从2018年开始举办,便成了驻村艺术家和手作人的展示平台,更是鼓励村民创业的舞台。去年,在村委会的召集下,几十名艺术家、村民和小朋友共同绘制了反映下苑村生活的200平方米墙绘。村南的空地也种上草皮,变成雕塑广场,成为游客们喜爱的打卡地。

如今的下苑村,已成为集艺术、体验、民宿、餐饮、骑行于一体的艺术乡村。2022年,下苑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北京市网红打卡地以及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

艺术融入乡村发展,不仅是美了“面子”,更是饱满了“里子”。在艺术的赋能下,更多美丽乡村的画卷将徐徐展开。

上一篇:丢三落四、喜怒无常,儒雅教授像是变了一个人 以为是退休综合征,其实是阿尔茨海默病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