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匹骡子每天上下山20个来回,江苏一生态修复项目请来“生力军”|焦点
最近,在连云港市东海温泉镇羽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有一支特殊的“生力军”,它们是由11匹骡子组成的骡马运输队。这支运输队跨越1300多公里,从山城重庆来到江苏东海。由于羽山山路陡峭,为了更好进行保护生态,每天只能依靠这些骡马将水泥、沙石等材料运输到海拔260多米高的山顶。这些骡马每天要上下山20个来回,运输材料达30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走在陡峭山路上的骡马队
不足一米宽的陡峭山路上,骡马队每天上下20个来回
羽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位于江苏与山东交界处的东海县城北部。4月11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现场时,工人们正在忙碌,山顶上架起的龙门吊正在运输石料。
羽山海拔虽然只有269.5米,但山势十分陡峭。考虑到传统的机械以及人力无法满足现场的施工要求,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顺利推进,项目施工方专门从重庆请来了一支骡马队,充实现场施工力量,为施工增加“马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跟着骡子后面的贺红才
“我们是3月10日从重庆过来的,我们骡马队共来了11匹骡子和8名工人。”骡马队队长贺红才告诉记者,骡子都是乘坐大货车,跨越1300多公里远道而来,“这也是我们骡马队跑得最远的一次。”
38岁的贺红才从事骡马运输工作已经12年,对干活的骡马习性非常了解,11匹骡子被他分成两组,其中一组8匹体形较小的骡子负责运输沙子、水泥等,另外3匹体重均超过1000斤的健硕骡子负责运输更重一些的石料。所有的沙子和石料等先被机械运送到半山腰,然后再由这些骡子运送到更陡峭的山顶上,全程400多米远。
△工人们正在装沙子
从运输材料点到山顶,有一条专门开辟供骡马队行走的山路,“这条路是我们到这边以后,5个人花了4天时间弄出来的。”记者看到,这条不足1米宽的陡峭山路,被骡子踏得尘土飞扬。虽然一次驮着300斤左右的沙子,但骡子走得十分熟练,8匹骡子只需1到2名工人跟随,一头跟着一头,卖力往山上走去,毫无偷懒的“想法”。
“驮沙子的轻一点,一天要上下来回20趟。3匹驮石头的骡子,一次驮的重量都在600斤以上,走得就慢一点,一天能上下10多个来回。一天下来,它们一共运上去材料有二三十吨。”贺红才介绍。
△骡马队走在不足一米宽的山路上
骡子每天午休2小时,口粮营养全、品质好
现场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早上6点就带着骡子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晚上6点,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给骡子休息2个小时。
中午11点半,贺红才和工友们带着骡子开始下山,在山脚下,有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这里就是骡子们休息的地方,棚子旁边堆着用麻袋装着的骡子口粮,“这些饲料都是我们从重庆一起带过来的,就是为了保证他们的营养。”
△下山的骡马队
记者看到,在给骡子喂食的槽子里,除了一些植物秸秆还有玉米等,“它们干的都是重活,所以必须要保证每天的营养,刚好东海县温泉镇附近种花生的比较多,我们就买花生秧当草料,还要配合玉米、豆粕等营养饲料,玉米品质还必须是最好的,不能有一点发霉。”贺红才介绍,平均每匹骡子的一天伙食就要花费四五十元,加上工人吃饭,整个骡马队在东海一天就要花费1000多元。
站在骡子旁边,看着它们背上被磨破的伤口,贺红才难免有些心疼,“这些伤口没有办法,因为走山路,上下坡,背上的马鞍会来回窜,伤口就有了,我们只能给他们上上药,调整马鞍,尽量让它们舒服一点。”贺红才说,每次下山或者结束一天的忙碌,都会认真观察每匹骡子的情况,看看它们走路有没有异常,吃东西是不是正常。
当骡子们干活的时候,贺红才会不停吆喝,有时还会忍不住骂上几句。跟在后面时,他又会细心地捡走山路上的各种石块,生怕这些石块一不小心就伤了自己的这群“伙伴”。
将来有机会再来,一定看看自己做过贡献的羽山
据了解,羽山生态修复项目总占地面积8000亩,总投资9.2亿元,是连云港市东海县文旅集团成立以来建设难度最大、施工最复杂的一个项目。建成之后,将更好地满足当地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和旅游需求。项目一期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宕口及边坡消险、登山健身步道、山体复绿及林相改造,完善排水及消防设施,3条主道路施工等。
△羽山修复后效果图
目前,项目部每天投入人力上百人,加班加点施工,已完成西入口形象景观打造,栽植红梅、紫玉兰,石榴、黑松等乔灌木600余棵,以及常夏石竹、杜鹃等地被9000平方,铺设台阶石110米。4米及5米道路路基登山步道正在施工,函青台整理及台阶铺设等工序同步进行中。
△羽山修复效果图
人间四月,芳华盛绽,站在羽山山顶,放眼望去,已是郁郁葱葱,满山春色。“将来有机会再到连云港来,我们一定要再来羽山看一看,毕竟这里都有我们做过的贡献呢!“贺红才和工友们笑着说道。
现代快报+记者王晓宇通讯员张开虎王成坤孔棋
(通讯员供图)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