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果品

【坎儿井故事】尼亚孜·卡德尔:把坎儿井维修好我心里高兴 环球快播

发布时间:2023-05-29 11:42:53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2日,记者看到高昌区恰特喀勒乡拜什巴拉坎儿孜村村民尼亚孜·卡德尔时,他正在村里查看萨依坎儿井的出水情况。明渠里,清澈的井水蜿蜒而去,滋润着一片片翠绿的葡萄园。

尼亚孜有些黑瘦,脸上自始至终都挂着亲切的笑容。他有祖传的坎儿井掏捞技艺,在当地从事坎儿井维修工作已经23年了。

“如果坎儿井的出水量明显减少,这说明通水的暗渠可能出问题了。一旦排查发现是地下的暗渠塌陷堵塞了水道,我们就要进行掏捞作业,把塌陷处的淤泥清理出来,将其修复正常。”谈及坎儿井的保护与维修,尼亚孜的话明显多了起来。

在尼亚孜的详细讲述中,记者仿佛看到了他们以前维修坎儿井的场景:在地上的一个竖井旁,搭起一个简陋的架子。一根绳、一个桶、一把锹、一辆拖拉机头,就是所有的作业工具。掏捞的人通过竖井进入暗渠,然后小心地将塌方部位的泥土装到桶里。大约7、8分钟后,拖拉机头拉动绳子,将满满一桶泥沙从井里升上来。井口的人取下桶将泥沙倒掉,然后再挂到绳索上降入井内。如此不断重复,直至维修工作结束。

20余年不间断的维护工作,让尼亚孜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专家”。他熟悉坎儿井,就像熟悉回家的路一样。“我干得时间长了,哪个地方危险,哪个地方安全,我都知道。年轻人来了没有经验,我就耐心地给他们讲授,希望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保护坎儿井长流不断、代代流传。”

坎儿井是古代吐鲁番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杰出成就,2013年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随着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的启动实施,一条条坎儿井重新焕发了新活力。

记者了解到,拜什巴拉坎儿孜村有8条坎儿井,水资源相对丰富。村“两委”将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不断挖掘坎儿井的实用价值和文化景观价值。今年,该村争取项目资金900万元,计划修建4.1公里长的葡萄生态长廊和采摘项目配套设施,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葡萄采摘园。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改善村容村貌,更能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致富路。

清理一天坎儿井,尼亚孜能获得150元的收入。但在他心里,比收入更重要的还是保护。“村里的父老乡亲离不开它,葡萄地也需要它。把坎儿井保护好、维修好,我心里才高兴。”

上一篇:环球观焦点:科技股票的春天又要来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